
中法工程师学院作为中法两国教育合作的典范,得到包括法国总理、教育部长以及多位政要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近年到访的国内外代表团和专家千余人次。2009年12月22日法国总理菲永访问北航,专门参观了中法工程师学院并看望了全体师生。2012年6月22日现任法国高等教育与科研部长热纳维耶夫·菲奥哈泽盛赞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及影响力已可与具有悠久历史的法国中央理工大学相媲美。 2012年7月10日法国外交部长洛朗·法比尤斯称其是中法高等教育合作的先行者和楷模。
法国中央理工大学的通用工程师培养模式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这种模式以预科教育为基础。在预科教育阶段,学生受到非常扎实的科学基础教育;在预科教育之后的工程师教育中,学生受到涉猎领域非常宽广的工程基础教育,目的是使未来的工程师具有各方面的工程基本知识。相对比例较小的专业教育起引导学生向某一专业领域发展的入门作用,而且这种专业教育是通过与企业各界以及与科研单位密切合作实现的。中央理工大学培养的学生以适应性强、综合能力高、潜力大著称。中法工程师学院借鉴法国中央理工大学的通用工程师培养模式,学生将受到具有两国文化教育特色的工程师教育。和法国5所中央理工大学培养的学生一样,从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走出的学生,多数将成为中法两国企业各界及科研单位的中坚。
中法工程师学院的完全学制为6.5年,分为预科教育阶段和工程师教育阶段。在第三学年结束时对应届学生进行严格、全面的评估,合格者进入工程师教育阶段。在第四学年完成本科毕业论文且各门课程成绩合格者可获得北航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或工程力学四个专业之一的学士学位;在工程师教育阶段结束时,取得所要求全部学分并完成各培养环节的学生可获得北航硕士学位及得到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认证的工程师文凭。
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在工程师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外语教学的课程达到80%以上;通过中英法三种语言环境、中西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平台,拓展了学生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与沟通能力。学生在第一年将接受法语强化教育。在后续课程的教学中法语讲授的比例不少于50%。将有来自法国的大学教授、企业的工程师、专家、科研单位的研究员以及可用法语授课的中国教师、学者为学生授课。大部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获得到法国进行文化、体育、文艺、社会活动等方面的短期交流机会以及工业实习的机会;其中成绩优秀的学生还可获得逐年递增的到法国中央理工大学的学习机会。
学院强化实践实习环节,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不少于10个月(1+3+6个月)的渐进式三段实习,分别是本科第三年结束时的1个月“蓝领(认知)实习”,硕士第一年结束时的3个月“见习工程师实习”,以及硕士第二年结束时的6个月“工程师实岗实习”。为使实习更贴近工程实际,深入理解工业界的需求,实习过程一般都在企业完成。通过这三段式企业实习实践,尤其是最后的实岗训练,学生可以在企业中真正学到工程师职业的相关技能,增强解决现代工业社会的复杂系统问题的能力。
中法工程师学院的毕业生具有中法两国高等教育文凭、掌握两门外语(法语、英语)、具有很高的适应能力。法国中央理工大学的毕业生已被证明,不仅因较高的科学研究能力与技术开发能力受到法国企业界和科研单位的欢迎,同时也由于他们的基础雄厚、知识广泛而受到金融部门以及各类政府管理部门的青睐。可以预见,按法国中央理工大学通用工程师培养模式培养、又吸取了北航50年教学管理经验的中法工程师学院的毕业生也将受到各界欢迎。已毕业的学生中,就业范围广:遍布航空航天、石油、电力、机械、矿业、新能源、制造、汽车、网络、通信、银行、审计、传媒等领域;就业质量高:其中近2/3毕业生进入中国商飞和世界500强企业,包括中航工业、道达尔、斯伦 贝谢、赛峰、安永等;约1/3毕业生获得各类资助赴欧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2012年 1月7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届学生毕业典礼,中法两国多位部长、中外高校代表、工业界代表等千余人共同见证了学院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的硕果。(责任编辑: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