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实行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www.cfce.cn www.hzbx.cn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林金辉、刘志平著《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简介

2012-08-08 20:07 作者: 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来源: cfce.cn 浏览:
摘要:【编者按】我中心林金辉教授及刘志平的专著《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自2010年7月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以来,已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咨询或索书者甚多,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新加坡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也有学者来函求购。...

林金辉、刘志平著《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简介及购阅处

 

【编者按】我中心林金辉教授及刘志平的专著《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自2010年7月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以来,已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咨询或索书者甚多,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新加坡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也有学者来函求购。
为了使咨询与购阅更便捷,现把本书简介及购阅办法公布。 
一、简介
1.  潘懋元教授序:《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序
2.  书评一:胡建华:理论研究之于中外合作办学实践发展的必要性
——评《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此书评已在《教育研究》2010年第10期发表。)
3.书评一:赵彦志:评林金辉、刘志平的《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
(作者系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院长。本书评即将发表。) 
二、购阅办法:
1.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西横路,510500
电话:86-20-87553335
2.厦门大学-香港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
(联系处见本中心网站) 
1.《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序
潘懋元
2010年3月19日,厦门大学—香港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挂牌成立。这是全国首家以中外合作办学为研究对象的组织。她的成立,对推进中外合作办学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在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原称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国际化发展上,也具有历史意义。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自诞生以来,已经实现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第四步战略目标就是高等教育研究的国际化。作为厦门大学—香港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厦大一方的主任,林金辉教授致力于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多年,并与香港大学白杰瑞教授等在高等教育研究上紧密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中心挂牌成立之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即将公布之时,推出这本《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既可作为中心的标志性成果,也是解读《规划纲要》有关内容的参考材料。
《规划纲要》对未来10年中外合作办学提出了总体规划和明确要求:要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境外教育和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合作设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探索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各种形式;推动我国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等等。《规划纲要》还把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工程列为十大重大项目之一,支持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支持在高校建设一批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和引进一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等等。《规划纲要》特别提出,要“搭建高层次国际教育交流合作与政策对话平台,加强教育研究领域和教育创新实践活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第50条)厦门大学—香港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正是应运而生,而这本专著,则是应时而出。
林金辉、刘志平的这本《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把引进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作为全书主线,以“合理引进、有效利用”作为引进的目标,进行全过程的考察。同时,结合跨国高等教育的国际比较和合作办学具体案例的分析,研究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政策法规、监管体制和引进模式,为构建长效机制提供依据。所有这些,无疑具有创新意义。
本书视野宽阔,思路清晰。它的出版,对全国刚起步的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开辟了探索之旅。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为办学者提供理论支撑。随着形势发展,国力提升,中外合作办学领域必将逐步拓展。如果说,中外合作办学初期,着重于“引进来”,那么,今后将是“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初期所着重的是官方的学历教育合作办学,现在则是民间非学历教育合作办学十分红火,今后也将是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本书最后一节,对“走出去”已有所论述,但尚未充分展开;对非学历教育的合作办学尚未辟为专章进行专门研究。这些,都将是作者和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继续研究的广阔空间。
是为序。
于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
2010.5.26
 
2.理论研究之于中外合作办学实践发展的必要性
——评《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
胡建华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潮流,同时也是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尤其是在加入WTO之后,我国政府不断出台有关政策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外合作办学即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领域之一。
    2003年初,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使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逐步走上规范、有序的发展道路。该《条例》实施以来,中外合作办学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与成绩。今年公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对中外合作办学进一步作出了总体规划,提出了明确要求,这表明政府加大了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力度,标志着中外合作办学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当前,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既面临着重要的历史机遇,同时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新形势下,中外合作办学如何深入发展,如何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如何使中外合作办学的成果有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如何使中外合作办学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实践的积极探索,同时需要理论的深入研究。因为理论研究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为实践发展提供支撑,为问题解决提供思路。新近面世的由厦门大学-香港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主任林金辉教授和刘志平合著的《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正是在中外合作办学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一部力作。
我国著名高等教育专家潘懋元先生在为这部著作所作的序言中,对该著作的研究深度、出版意义等做了充分的肯定。潘懋元先生认为:作为全国首家以中外合作办学为研究对象的组织——厦门大学—香港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的主任,林金辉教授致力于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多年,并与香港大学在高等教育研究上紧密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该中心挂牌成立之际,《教育规划纲要》公布之时推出这本书,既可作为中心的标志性成果,也是解读《教育规划纲要》有关内容的参考材料。该书把引进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作为全书主线,以“合理引进、有效利用”作为引进的目标,进行全过程的考察;同时,结合跨国高等教育的国际比较和合作办学具体案例的分析,研究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政策法规、监管体制和引进模式,为构建长效机制提供依据。所有这些,无疑具有创新意义。潘懋元先生还指出,这本书的出版,为全国刚起步的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开辟了探索之旅,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为办学者提供理论支撑。
要实现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研究、遵循中外合作办学规律,这是《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的基本立意所在。林金辉教授在书中首次提出了中外合作办学领域最为基本的两条规律,并对此作了明确的阐述(见该书的前言)。这两条规律是:1. 中外合作办学必须适应和服务于国家改革与发展的大局。未来10年,国家改革与发展的大局是基本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主动适应和服务于国家改革与发展的这个大局,由此制定自身的发展规划。2. 中外合作办学必须适应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如何适应与服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必须根据国家改革与发展的大局和对自身的合理定位,提出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引进、有效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包括课程体系、教材、教学理念、教学管理制度、考评方法、师资队伍等;通过不断改革课程与教学,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林金辉教授提出的这两条规律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理论研究必须直面现实问题。在《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一书中,作者指出了当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如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认为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质量问题;必须着眼于在中外合作办学发展中解决存在的问题;要树立依法办学观念,增强危机意识和质量意识;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中心,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10年,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走向应是注重提升质量,实现中外合作办学的规范、健康、有序的发展。作者进一步指出,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的生命线。如果收了高额学费,做了许多承诺,而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成长,那么就会出现学生不满意,家长不满意,社会不满意,国家不满意的状况。《教育规划纲要》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其中“育人为本”落实到中外合作办学中,就是要树立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从跨国教育的经验来看,质量是否有保证,关系到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的生死存亡。目前进行的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关键是要很好地把握质量这条生命线,真正发挥评估机制与处罚机制这两个机制在保障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过程中的作用。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问题,《教育规划纲要》有着明确的要求,即“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关于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观点及政策建议对我们深入理解《教育规划纲要》的有关精神、促进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现实参考意义和重要的学术价值。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这是《教育规划纲要》在阐释“扩大教育开放”时提出的另一重要课题。关于这一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也有着深入的研究。作者不仅认为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建立和完善合理引进与有效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长效机制,而且对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进行了明确、富有创新性的界定。“优质”,不仅指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还可以是国外学校的特色专业与优质课程;引进的目的是“为我所用”,因此引进什么,必须首先考虑我国之急需。例如,当前急需引进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尤其是能源、矿产、环保、金融等)相关的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的优质教育资源,应与我方合作学校或学科、专业“门当户对”,充分考虑我方合作学校的办学实力、水平和特色,使双方资源可以有效匹配、优势互补;必须把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作为全过程加以对待和监管,并在办学实践中结合我国的国情不断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本土化,否则引进的优质教育资源也可能“水土不服”,甚至演变为“非优质”或者“劣质”。
在研究方法上,《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立足于扎实的“田野调查”,对大量调研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了规范、深入的统计分析和提炼加工,使理论研究建立在坚实的事实分析的基础上,立论有据。该书以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三个跨国高等教育典型输出国和马来西亚、新加坡及香港地区三个跨国(地区)高等教育典型输入国(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概括这些国家(地区)在跨国高等教育的政策法规、办学模式、监管体制和质量保障机制等方面的现状、经验和问题及其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启示。这些研究体现了作者宽广的国际视野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实践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外合作办学领域必将进一步拓展,中外合作办学形式必将趋于多样化。如果说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初期,我们着重于“引进来”;那么,今后在“引进来”的同时“走出去”也将受到重视。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初期,所着重的是官方的学历教育合作办学,现在民间非学历教育合作办学也十分红火,今后必将发展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的局面。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实践的不断发展,有关中外合作办学的理论研究、政策研究也将逐渐丰富起来。我们期待着厦门大学-香港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以《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的出版为基础,在中外合作办学研究领域生长出更多的成果来。
(《教育研究》2010年第10期)
 
3.评林金辉、刘志平的《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
赵彦志 
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一个实践者,我一直关心着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理论研究。中外合作办学发展30多年以来,理论研究滞后于办学实践,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问题分析以及如何更好地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等问题,缺乏一部系统深入的论著。林金辉、刘志平的《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正是这样一部力作,弥补了此方面研究的不足。
林金辉教授长期从事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研究,这部著作是他在主持多个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以及在权威刊物发表系列论文的基础上,对中外合作办学发展问题进行的系统研究,是两位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高度凝练和进一步发展。这部著作反映了作者在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领域的全面研究: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走向及质量保障,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战略与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机制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等。这部著作的问世时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教育规划纲要》强调中外合作办学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指出:“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境外知名学校、教育和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合作设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和项目。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该部著作对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模式、监管体制和政策法规做出了研究,对解读和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和吸收的长效机制、促进我国教育国际化的理论与实践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该著作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政策法规制定、监管体制和质量保障机制建立等方面提出解决办法。而提出的这些存在的问题,不是一般性的问题,而是在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中的问题。作者的论述不是泛泛的中外合作办学问题,他们抓住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并紧紧围绕这个核心进行全书的谋篇布局。在此方面,该著作体现出以下几个价值点,对于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具有现实意义。第一, 该著作把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作为一个全过程进行考察。这样避免了“重引进、轻吸收”的问题,体现了作者提出的“合理引进,有效利用”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战略。在此过程中,优质教育资源如何与我国合作高校成功嫁接和“本土化”就成为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也是该著作的一个研究重点。第二,作者认为科学的引进模式是决定优质资源能否有效引进的核心因素。作者也从合作办学参与主体、机构组织设置模式、课程提供与学位授予三个维度分析了中外合作办学及引进模式,通过案例分析比较了不同模式的合作形式、特点及问题与不足。这项研究对于新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如何选择有效的引进模式有着很强的指导价值。第三,强调“中外合作办学”除了引进国外资源之外,另一方面是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出境外办学和招收海外留学生是“走出去”战略实现的两大途径。目前许多中外合作办学的研究都忽视了“走出去”战略,而现实中遍及全球的孔子学院和一些院校的留学生项目发展非常迅速,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教育教学的质量保障。此外,作者还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政策建议,这些都可以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例如:实施中外合作办学的分类发展战略、完善“合理回报”政策和法规、坚持中外合作办学的“公益性”、建立国外高校资质信息查询平台、建立来华外教从业资格认证制度,等等。
该著作不仅现实针对性和应用性强,而且也做出了诸多基础性的理论研究,体现出本书的理论价值。首先,该著作做出了国内外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比较全面的理论综述。尤其是在国外关于跨境高等教育及中外合作办学的研究方面,作者掌握和分析了大量的外文文献,这也将促进我国学者把中外合作办学放置在跨境教育这个更大的背景下做出更深入的研究。其次,该著作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尤其是对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历史介绍是现有研究很少见的。即使是在西方列强入侵的屈辱史中诞生的格致书院、中法大学等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其探索的经验仍然对当今的中外合作办学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再者,多案例研究方法也是该著作的一个研究亮点。既有按照办学机构组织形式选取的三个国内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典型案例,又有三个教育输出国和三个教育输入国的案例,通过比较分析,全面论述了不同办学模式的特征与优劣势,以及不同国家的教育国际化战略与政策,这也是很有理论贡献的一项研究工作。
中外合作办学的研究将随着其实践发展而不断深入。该著作的两位作者以及其他中外合作办学的研究者也都将在中外合作办学治理结构、评估制度及指标体系、合理回报测度、办学风险控制等方面继续做出深入的研究。
(责任编辑:CFCE.CN)
分享收藏

联系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中外合作办学微信公众号:CRSEDU

中外合作办学总编辑(何曜)QQ:6851451

中外合作办学学历认证QQ群:258264403

中外合作办学研讨会QQ群:312766271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QQ群:348193713

中外合作办学自主招生QQ群:397108797

新浪微博:中外合作办学

电子邮箱:crsedu#163.com(#换@)

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名单

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专科名单

推荐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上海纽约大学 宁波诺丁汉大学 西交利物浦大学 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 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 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 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打造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信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