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实行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www.cfce.cn www.hzbx.cn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中国青年报]在西交利物浦大学 一切与众不同

2012-07-03 12:43 作者: 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来源: cfce.cn 浏览:
摘要:[中国青年报]在西交利物浦大学 一切与众不同 这里的教授100%来自全球招聘 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对于要上关圣威教授课的学生而言,总有些畏惧感,因为关教授的考试很难,不容易过。 关圣威自己却说:还好吧,也有不少学生答得非常好,但他顿了一下,接着说:当...

[中国青年报]在西交利物浦大学 一切与众不同 

这里的教授100%来自全球招聘

  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对于要上关圣威教授课的学生而言,总有些畏惧感,因为关教授的考试很难,不容易过。

  关圣威自己却说:“还好吧,也有不少学生答得非常好”,但他顿了一下,接着说:“当然也有很多人过不了。”

  关圣威教授毕业于中国台湾清华大学数学系,曾先后供职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电机与计算机工程学系、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台湾元智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在到西交利物浦大学前,是英国布鲁内尔大学工程设计学院智能系统终身教授。

  “我的课,死记硬背没用,考的就是实际应用能力”。关圣威教授说,学生不仅要理解他教过的东西,还要具有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学生可能在期末花几天做总复习,把所有该记的记下来,甚至很快地理解一些东西,但是没有经过长期消化的过程,包括动手做的过程,那样的话在我的考试中拿好的分数是不可能的”。

  关圣威教授的教育观,正是西交利物浦大学占主流的教育观。西交利物浦大学副校长、英国利物浦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教授史密斯就认为,中国教育制度更倾向于学生被动的学习,即学生坐下来并从老师的授课中获得知识,“而我们更希望一种更主动的学习模式,也就是老师辅助学生学习,学生能够在课堂下通过阅读背景知识、自习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要有这样的教育理念,必要有操持这种理念的教师队伍。执行校长席酉民介绍,西交利物浦大学完全按照世界一流大学标准引进和配备教师队伍。大学教师来自10多个不同的国家与地区,毕业于世界各大名校,具有本专业博士学位,有在国外教学的经验,均经过英国利物浦大学的入职培训和教师资格认证。

  据介绍,学校的师资分基础课、专业课、英语语言中心三块。基础课老师聘请的全职教师是国内比较知名的教授,他们来自国内著名高校如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专业课老师是按英国利物浦大学用人标准,面向全球招聘。英语语言中心的老师绝大多数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外教,要求具备硕士以上学历水平。

  随着西交利物浦大学办学实践的不断深入,学校对教师的吸引力越来越高,关圣威教授说,以前该系一个职位面向全球招聘时,只有一二十份简历投过来,但现在会有五六十份,而且应聘者的教育背景和层次也更高。

  席酉民校长说,师资是学科建设的主力,目前学校的教学人员的聘期为1~3年,其中3年的占大多数,可以续签,另外准备推行终身教授制,主要吸引准备在中国定居的外籍教授、华人或华裔教授。而教师们的工资水准,也接近或基本达到国际水准。

  他说,为了保持师资队伍的高水准,学校没有采用国内传统大学的职称评定方法,而是另设了“西交利物浦标准”,在国内其他高校早就能评上教授的,在这里仍然是副教授。

  如此严格的聘请标准,让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教师实力超群。像负责一年级新生的数学、物理公共基础课的数理教学中心,现有的9位主讲教师都是在国内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资深教授,曾编写出版过多部国内重点教材,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和优秀教材奖,多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还有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者。专业老师第一次获准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就有50%申请者获得资助,远远超过18%的平均资助率。

  2006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生金梦圆在上大学的第一节数学课时,就发现课没进行多久,同学间就叽叽喳喳地起了骚动,桌上摆的大学数学课本《微积分》,主编人正是站在台上讲课的老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马知恩老先生。

  除马知恩教授外,原同济大学数学系主任郭镜明教授、原清华大学数学系副主任韩云瑞教授,原天津大学理学院院长熊洪允教授,原华东理工大学理学院院长谢国瑞教授等,也一一被学校礼聘而来,让学生们面对的是真正的名师。收获英国5所顶尖名校硕士录取通知书的黄宗严就说:“大一就能有这么厉害的老师教我们,真的是又激动又兴奋,自己对数学的兴趣就是那时培养起来的。”

  “现在常常会想,如果自己当初填报了其他一本线左右的普通大学,或者高中毕业之后就直接出国,我就绝对不可能碰到这么多给我如此大影响的老师,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经历。”黄宗严说。

  毕业季,别的学校忙着吃“散伙饭”,这里越来越忙

  “刚刚刷邮箱,剑桥的offer来了。心里真的有点激动。之前拿到牛津的offer其实没什么感觉,因为自己长期以来一直想的是剑桥。其实很多人都笑我傻,说牛津和剑桥都一样的,没什么区别的……我也不知道我一直纠结什么。大概是一位朋友以前说过的话吧:‘你想当总统就去牛津,想拿诺贝尔奖就去剑桥。’虽然是句玩笑话,但是我却一直记得了。不管怎么样,申请真的算完美了,申请了计算机的UKtop5,全部offer了”。

  这是西交利物浦大学2006本科毕业生黄宗严在人人网里的一篇日志。2010年本科毕业时,她斩获了全英计算机专业最好的5大名校的硕士录取通知,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和英国爱丁堡大学无一例外地向她伸出了橄榄枝。

  “她并不是西交利物浦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唯一表现出色的”,系主任关圣威教授介绍,2006级学生不多,留在苏州的有6位,出去的十几位,但是表现都很优秀。除了黄宗严,路程拿到了圣安德鲁斯和南安普顿的offer,顾嵘拿到了帝国理工的offer,方磊也拿到了瑞典一所很好大学的录取许可。“像我们2+2去英国利物浦大学的学生,水平都很高,英国利物浦大学的老师帮我们做过统计,我们这边学生的平均成绩比那里同年级的学生高出5.3分”。

  而在西交利物浦大学,第一届毕业生中,97%的毕业生将继续出国读研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录取他们的学校中,大多数是世界一流学府。他们更多将自己的未来和事业定位在中国,之所以选择更进一步的海外深造,其目的是以更强的能力和更高的起点参与全球竞争。

  方磊是个谦逊、朴实的男孩,2009年11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西交利物浦大学唯一一个国家奖学金。目前临近毕业的他,已经收获了多个知名大学的offer,还有国外的高校给他直博的机会。但他手上仍然拿着一沓英文论文,认真地研读着。

  “这是西方计算机科学最前沿的论文,老师打印出来给我们学习”,方磊说,虽然已经做完了毕业设计,别的高校学生也许早忙着吃“散伙饭”去了,但他不仅没觉得轻松,反而觉得需要学的越来越多,而且都是学科领域最前沿的一些问题。

  事实上,让许多刚进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学生很不适应的是,自己的很多高中同学进了大学都可以比较轻松,但他们轻松不了。2006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生方涔洁就说,开始的大学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轻松美好,完全英国式的教学体系,让从小接受填鸭式教育的我们无所适从。“每周一篇的essay让我们这些只写过百字作文的高中毕业生惧怕,只是在一次一次的锻炼中,慢慢培养起来的是广泛阅读、查寻资料和独立思考、创新论点的能力”。

  方涔洁说:“大一的忙碌生活让我完全没有机会去体会他们口中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占据我生活的,大都是做不完的作业和project,不过那段时间,虽然忙碌,但却充实,而且在不知不觉中,能力在提高,人也在成熟”。

  黄宗严也感觉到,这个大学和国内传统大学完全不一样,没有家长的耳提面命,没有老师的命令式的安排和指挥,可以肆意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天空。她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参加全校范围内的数学建模竞赛,并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与此同时,她还积极参加了学校的各类社团活动,作为学校英文期刊Surfzone社团的第一任成员,黄宗严经常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学校的教授老师,同他们交流意见,邀请他们出席学生活动、做讲座,很忙也很充实。

  2008年,选择了2+2模式的她,在苏州读完前2年后,她和90多位同学远涉重洋,来到英伦名城利物浦,她几乎没有经历适应期,在苏州练就的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大学两年接受的纯粹的英式教育使她很快如鱼得水。

  2009年9月,原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到学校访问,对西交利物浦大学寄予殷切期望:“中国的孩子底子牢,外国的孩子学得活,希望你们西交利物浦大学能够做教育改革的先锋,结合中英两国教育优势,培养出既具备扎实整合的知识体系,又具备主动积极学习能力的国际化人才。”

  而这一点也确实渗透到了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教学中,比如教学特别讲究团队协作。方涔洁说,英式教育非常注重团队项目的训练,刚进学校的时候,经常会有几人的project,开始彼此互相不接受意见,慢慢,大家开始良好沟通,互相借鉴学习。

  “确实是一个逐渐改变的过程”,吴洪才教授就表示,内地学生太习惯于填鸭式教育,缺乏自主学习这个概念。“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从这方面入手由填鸭式转到引导式,重在能力培养,让学生学会如何自己思考,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如何创新,而不是一味不加思索去记课本的内容”。

  关圣威教授说:“我们在课堂上会鼓励学生,比如给他们3分钟时间让他们把答案先草拟好,学生刚开始不回答,我就会邀请他们来解答。经过这样几次的互动,他们胆子也大了,就自动有人上来,我还要求他们用英文讲解他们的思路,因此他们也觉得是对自己的锻炼”。

  他认为,几年下来,相比内地传统高校,西交利物浦的学生有很高的英语水平和国际化视野,语言能力和思维也更胜一筹,“我们的学生也更敢于表达自己”。

  数理中心郭镜明教授则表示,在西交利物浦,70%以上的教师都来自全球各地的“老外”,从一年级开始,学生就要每周写1~2 篇presentation,到了二年级,更是所有专业全英文教学,作业也须用英文完成。

  对此,西交利物浦的学子陈雪莹也深有感触,她说,由于经常要做presentation,“无数个presentation做下来,当我想说服爸爸妈妈什么事情的时候,第一反应时做个PPT对他们做个presentation,然后问‘Now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则认为,学校学生培养的最大优势表面上看是全方位英文授课和中外双文凭,但他认为更实质的优势是新的育人理念。

  他说,西交利物浦大学的使命是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参与国际竞争实力,扎实和整合性知识体系,积极探索和创新精神,互动与合作行为方式,主动态度和坚实执行力”的“精通英语,诚信为人,个性鲜明,集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为一体的国际化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我们从学生入学伊始,就将学生当做年轻的成人看待,鼓励他们的独立精神、负责任的人生态度以及通过引导和服务使他们利用各种各样的自主活动训练他们的执行力,从而保证他们走向社会和成就一番事业的竞争力”。

  让导师无处不在

  2007年底,西交利物浦大学大一新生张默雨在学期即将结束时迎来了一次抉择,学金融数学专业的她面对着两种选课方案:Non-science和Science。刚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度过半年,对大学学习和生活初步熟悉的张默雨有些左右为难,思考之后,她给管理系的代理系主任陈文龙副教授发了封邮件,因为陈老师是张默雨的个人导师。

  与张默雨一样,西交利物浦大学每一位新入校的同学都有机会选择一名个人导师,在这所国际大学里,老师们的职责除了教学、科研外,另一个身份就是要成为学生的TUTOR(导师),TUTOR们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还有义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生活、思想问题等。

  辅导张默雨的陈文龙副教授与其说是导师,不如说是一个亲切的朋友。他具体了解了相关问题后,与张默雨进行了一次深谈,了解她的专业优劣势及个人兴趣,并认真帮她就两种选择做了深入的分析。

  陈老师分析说,如果选择Science课程的话,张默雨虽然有机会转到自己喜欢的微电子专业,但是学习负担会非常重。因为张默雨是文科出身,高中时物理学的就很少,所以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补高中的课。陈老师还举了之前的一些和张默雨类似的例子。分析完之后,张默雨完全没有一丝动摇,毫不犹豫地选了Non-science。在导师制的实施上,西交利物浦大学有一套严谨的体系,学校为个人导师的辅导设定了固定时间,并将其排入教学课表中,教务部门要定期抽查与考核。与此同时,学校倡导老师和学生通过更为轻松的方式交流沟通。

  西交利物浦大学副校长杨民助说,导师制是英国高等教育悠久传统的精华,从14世纪在牛津大学发端而来,历经700多年而不衰。“近百年来,欧美大学在全球教育体系中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不断地培养出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大师级人物,这其中,导师制功不可没。我们的母校之一英国利物浦大学让我们得以将触角植根于西教育精华的最深处,我们有借鉴与学习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西交利物浦大学,除了校内的个人导师之外,还设有校外导师制度。

  “大学生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找不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很多人在大学糊里糊涂度过大学4年后,仍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么。相比之下,我是一个幸运的人。我在校外导师指导下,大三时就已经做完了全部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非常明确。”2006级数学科学系金融数学专业的蒋烨如是说。

  干净的短发,自信的笑容,这位刚刚升入大四的女孩儿举手投足间透着与年龄不相符的干练与成熟。

  在校外导师计划的首次师生见面会上,蒋烨第一次见到了对她人生规划影响深远的田柏忠老师,田老师的另一个身份是苏州润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运营辅导师,在企业管理咨询领域声名显赫。

  “第一次见面,我们便提出大家都关心的问题——金融危机之下,到底是读研好还是工作好。当时导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确切的答案,而是用自己的经历来启发我们,引导我们独立思考。后来与他相处多了,我渐渐熟悉了他的指导方式,他从不越俎代庖地帮你做任何决定,而是教会你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

  师生见面会后,田柏忠老师开始对蒋烨进行个人辅导,通过不定期的小型会议,一个板块一个板块地引导蒋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在田老师的指导下,这位以前一直在家长的安排下长大的大三女孩一次一次地将自己剖析开来,列出自己的优缺点,再根据优缺点来分析自己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逐步认识自己的过程中,蒋烨将以前很多混沌的概念和想法一一理清,她开始有意识地将自己置身于纷繁复杂、激烈竞争的现实社会中,开始寻求理论与人生实践的契合点。

  2009年3月29日,西交利物浦大学校外导师计划正式启动。校外导师制旨在建立一个企业、学生、学校互动的平台,学校从社会各界聘请校外导师,对学生未来职业和个人发展进行指导,实现学校知识与社会、职业知识间的相互促进,以期缩短大学生融入社会的不适应期,帮助学生获得认识社会、事业和人生的方法和能力。

  据校外导师团队秘书组成员、校外导师项目负责人吕红霞老师介绍,西交利物浦第一批校外导师共170多人,他们大多是知名企业负责人或社会成功人士,尽管每个人的职业、背景各不相同,但他们大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即5所交通大学在长三角区域的校友——西交利物浦大学通过这样的方式借势百年交大,也正因为此,“各个导师给我们提供的帮助都是无偿的,不带任何功利性质”。

  这些导师的热情远远超出了吕老师最初的想象,除了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外,他们还积极主动地为自己的学生联系实习机会,也会经常通过不定期的会晤及电话、邮件与吕老师沟通工作进展,交流学生培养的问题与心得。“这一计划推行得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成功。”

  在导师制的探索和开拓上,西交利物浦并没有止步于“校外导师”,2009年9月,一个名为“学友计划”的新项目面向这一届新入校的千余名新生拉开帷幕。

  金融数学专业的大二学生黄雪莹报名参加了这个旨在让高低年级同学、国内学生与海外生结对互助的项目,正式成为了数名大一学生的“学友”。

  并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申请成功,成绩是否优异、有没有社团或其他学生组织工作经验、是否热情积极、对学友计划有没有深入了解和自己的想法,甚至有没有志愿者的工作经历等等都成为评判标准的一部分。经过主题面试、考核等一系列程序,黄雪莹脱颖而出,从杨民助副校长手中接过聘书。

  “毕竟我们都是学生,大部分时间我们有着一样的视角、一样的价值观,遭遇着一样的问题、面对着一样的困惑”,黄雪莹说,“另外,不是每个人都能交到正确的朋友,通过学友计划,每一位新生都会有自己可以信赖的领路人,这挺好”。

  校园学开店,校外学比赛

  96个小时下来,我快成杀手了。”2010年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获得者之一,西交利物浦大学金融数学专业学生广艺舟说。

  基于犯罪时间和地点的分析,通过简化、计算、建模,预测出凶手接下来最可能的作案地点,协助警方及时抓捕犯人,这是今年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两个选题之一。

  西交利物浦大学大二学生曹艺凡、沈妮妮和广艺舟三人简单干练地称之为“锁定连环杀手”,经过96小时能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这三个女孩和本次参赛的其他4支西交利物浦大学学生团队,在代表全球大学生数学建模最高水准的竞技场上摘得一等奖桂冠。

  2010年美国数学建模竞赛暨交叉学科数学建模竞赛成绩揭晓。西交利物浦大学17支学生团队参赛共获得一等奖5个,二等奖9个,3支队伍获得三等奖,按一二等奖计入获奖比率计算,西交利物浦大学学生团队获奖比率超过82%,此成绩远远高于大赛平均获奖比率,位居全国及全球高校前列。

  数理中心郭镜明教授认为,在没有任何现成方法和数据的情况下,他们凭着自己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分析应用能力,以及扎实的英语功底,在短短四天时间内,用英文完成了一份长达二三十页的数学应用研究报告,所得结果得到了来自美国著名大学的国际评委们的肯定,成绩十分突出。

  他认为,这次获奖的学生有些数学成绩并不突出,然而他们的应用能力高人一等。而恰恰数学建模是一项非常考验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比赛,题目均为开放式,没有固定答案,评委看重的是你所建立的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特别是是否有创意,并不在意用了多少高深的数学工具。

  “相对国内高校的参赛同学我们最直接的优势就是语言,当我的同学们还在为四六级挣扎的时候,我们早已熟练地使用英文撰写课业论文了”,曹艺凡也认为,“除此之外更大的优势在于我们早已习惯了团队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参加本次建模比赛,是由学生通过自己的社团——西交利物浦大学数学社组织实施的,数理中心的老师起了指导帮助的作用,放手让学生自己策划、运作。对比国内一些高校通过层层选拔的方式选出队伍参赛,再组成辅导组进行全程辅导相比,建模比赛只是西交利物浦学子们校园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而已。

  事实上,中西教育的结合背景,让西交利物浦的学子们在这类比赛中得心应手。2009年岁末,西交利物浦大学2+2在英学生共16人跻身2009~2010全英IBM 大学商业挑战赛半决赛。

  IBM大学商业挑战赛是检验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商业技能的全球顶级赛事之一,来自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等全球著名大学的学生团队都曾摘得大赛桂冠,2009年共有来自全球75所顶尖高校共1300名大学在校生参加大赛角逐,是该项赛事竞争最为激烈的年度之一。西交利物浦大学2+2在英学生主导或参加的利物浦大学学生团队共有7支队伍跻身半决赛,首轮晋级率为39%,高出全英大学平均通过率12个百分点,其中还不包括屈居小组亚军、未进入半决赛的4支团队。

  在西交利物浦大学,有一句流行的话:“校外学比赛,校内学创业”。

  吴飞是电子金融系的学生,这个看上去有些沉默的大男孩,很难想象竟然在2009年一个人卖出了30台笔记本电脑。

  目前他和他的团队已经进驻到学校提供的“创业园”中,有了实体的店铺。而且,还在筹划进行正式工商登记,注册成为公司。

  2009年9月8日,西交利物浦大学创新、创业与职业技能发展中心正式揭牌,并入驻一批学生自主创业公司。中心在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店面等配套设施的同时,给予学生项目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让学生们在校园内边学习还能边体验“下海经商”。

  走进这个小“创业园”,可以看到,进驻的“商家”虽然店面都不是很大,但是“小商人”的创业热情却很高涨。既有美容店,也有小超市,最红火的是一个台湾学生开的快餐店,提供台湾美食,她“聘请”的最重要的员工是她妈妈,由这位深谙台湾美食精髓的母亲来采购和运送食材。

  一家文具店的生意颇为冷清,守店的男生只顾着看自己的英文课本,不怎么注意光顾的客人。他们这个店一个月才有一两千元的营业额。“关键不在于挣钱,在于学习”,这个男生说,他念大一,功课非常紧张,无暇操持店中事务,“但也学到了怎样进货、怎么定价、怎样去吸引顾客。”

  据西交利物浦大学招生、就业办公室主任张韶峰介绍,建立这个中心就是不要让学生在创业之初投入太多的心血,但是能让学生们提前体验自主创业。虽然目前一期项目都是一些小店,但是所有商铺都是按照公司化运作,实施软件、财务和IT外包的形式。在二期项目中,将主要涉及生物科技、IT等高科技方面的项目,学校在为他们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外,还将鼓励他们申请风险投资,从而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记者 梁国胜  
《中国青年报》2010年6月17日

 


 


(责任编辑:CFCE.CN)
分享收藏

联系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中外合作办学微信公众号:CRSEDU

中外合作办学总编辑(何曜)QQ:6851451

中外合作办学学历认证QQ群:258264403

中外合作办学研讨会QQ群:312766271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QQ群:348193713

中外合作办学自主招生QQ群:397108797

新浪微博:中外合作办学

电子邮箱:crsedu#163.com(#换@)

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名单

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专科名单

推荐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上海纽约大学 宁波诺丁汉大学 西交利物浦大学 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 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 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 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打造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信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