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实行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www.cfce.cn www.hzbx.cn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部信息 > 正文

教育部又成立个新机构,高校能看到什么机会?

2018-01-18 17:57 作者: 许路阳 来源: 一读EDO 浏览:
摘要:教育部系统又有机构调整。 近日,教育部党组研究决定,设立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下称人文交流中心)。这个中心也就取代教育部学校规划发展建设中心,成了目前最为年轻的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 也正因为工作处于起步阶段,人文交流中心的官方网站目前还未...
 

教育部系统又有机构调整。

 

近日,教育部党组研究决定,设立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下称“人文交流中心”)。这个中心也就取代教育部学校规划发展建设中心,成了目前最为“年轻”的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

 

也正因为工作处于起步阶段,人文交流中心的官方网站目前还未开通,我们就暂时通过网上公开的有限信息,尝试为您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一、
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工作催生的新机构
成立背景
在《教育部关于设立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的通知》中,教育部点明了设立人文交流中心的大背景,那就是: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做好中外人文交流工作。

当前,人文交流已和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一道,共同构成了我国大国外交的三大支柱。它不仅成为我国新时期外交的新亮点和重要开拓方向,还成为推动双边和多边关系健康发展的正常力量。

相关议题也上升至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层面,去年7月,中央深改组第三十七次会议就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

这份由教育部牵头起草制定的文件正式提出,要成立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因此,人文交流中心也应运而生。


当地时间2015年6月24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华盛顿出席第六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全体会议。她表示,在中美关系的发展进程中,人文交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文交流让中美关系更有“温度、韧度、深度、广度”。 中新社发 刁海洋 摄吧

职责范围

 

根据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公告,该中心属于已核准登记(或备案)的事业单位法人,开办资金为150万元。

 

主要职责包括:
 

承担中外人文交流机制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

参与组织安排中外人文交流机制高级别会晤、双方会议等活动;

参与协调对接中外人文交流机制外方委员会;

宣传推广中外人文交流成果等。

 

团队构成

 

现任中心主任、法定代表人是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原副司长杜柯伟。同时,杜还兼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处副秘书长(试用期一年)。

 

从教育部人事任免信息来看,中心已有两名副主任,分别是曾任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人文交流机制办公室主任的杨晓春,和原任教育部政策法规司行政协调处处长的夏娟。他们分别具备中外人文交流和协调管理经验。

 

除在逐渐搭建管理层外,人文交流中心还需组建一线工作团队,其已参与2018年度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活动。

 

而从招聘通告中,我们也可大致窥探出中心的内设机构,除其他单位比较常见的办公室、发展规划处外,中心还设有机制工作一处、机制工作二处和重大项目与活动处。

 

不出意外的话,机制工作一处、二处将分别对应我国业已建立的8个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为它们提供服务。

 

但如何划分,可能会按区域原则,例如,一处负责对接欧美地区,二处对接亚非拉地区。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大致结构图(一读EDU编辑部根据公开信息制作,如有纰漏,请在留言区指正)


二、高校可以嗅到什么新机会?
 

随着中外人文交流工作上升到中央深改组会议的审议范围,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地位正不断提高,已和教育对外开放一同构成新时期教育国际交流的两个重点方向。

 

我们需要站在这种思想高度上,去认识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地位。同时,还要准确、科学把握人文交流工作的特点和不足。

 

当前,中外人文交流工作具有机制化、层级高、领域多、逐步项目化等特点,不足则包括:

与发展中国家的高级别会晤机制较少;

仍以双边交流为主、缺少多边交流;

人文交流工作模式较单一等。

 

等待人文交流中心完善、突破的工作还有很多。

例如,如何组织好现有8个副总理级别的高级别会晤活动,进而扩大参与国家范围,开辟更多中外双边、乃至中外多边人文交流项目,并兼顾学历学位互认、孔子学院改革发展、人员交流培训等人文交流工作。

 

这些工作仅凭人文交流中心一家完成是不可能的,还需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实际上,深改组审议通过的《意见》也已要求:

要健全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挖掘各地方、各部门、各类组织和群体在中外人文交流中的潜力和资源。

 

其中,高校有必要、也有能力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一些在中外人文交流研究方面已走在前列的高校,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例如,2015年,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就已获批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深化中外人文交流的战略布局与运行机制研究”。 

 

从2016年起,教育部又开始在各相关高校相继组建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以支撑、服务于8个中外人文交流高级别对话机制,截至去年底,复旦大学获批的基地数量也居全国高校之首。 

 

而云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地方高校也设立了类似的支撑智库。

既然人文交流具有先导性、基础性作用,那么,在开展人文交流工作前,有针对性地委托高校开展区域国别研究,是人文交流中心可以考虑和高校的合作方式。

 


2017年10月11日,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伟一行到中国传媒大学调研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工作。(来源:尚七网)

 

除开展研究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伟在中国传媒大学调研期间提出,高校还可以通过参与项目、培养人才等方式,参与中外人文交流工作。

 

这意味着,高校不仅需要培养专门人才,还可鼓励广大师生,参与多领域的人文交流项目。

 

与此同时,笔者认为,开展公众教育,将人文交流理念、方法普及给范围更大的公众,也应是我们发挥人文交流的广泛性、持久性作用的前提条件之一。
 

在此过程中,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对人文交流工作和成效开展第三方评估,让我国在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工作之初,就能有效建立起管、办、评分离的新机制。

三、小结

 

总之,深化中外人文交流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是一个系统工程,而高校在其中应当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调研期间,杜柯伟已提议:

双方结合各自优势和所需,建立对接沟通小组,研究制定合作方案,学校借助国家机制形成体系、形成品牌。

 

其他有想法、有实力的高校也可借鉴二外做法,积极主动和人文交流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对于一个成立不久的新机构而言,多一个合作伙伴应是他们喜欢看到的结果。

 


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伟提议,双方结合各自优势和所需,建立对接沟通小组,研究制定合作方案,学校借助国家机制形成体系、形成品牌。(来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网站)

 (责任编辑: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分享收藏

联系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中外合作办学微信公众号:CRSEDU

中外合作办学总编辑(何曜)QQ:6851451

中外合作办学学历认证QQ群:258264403

中外合作办学研讨会QQ群:312766271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QQ群:348193713

中外合作办学自主招生QQ群:397108797

新浪微博:中外合作办学

电子邮箱:crsedu#163.com(#换@)

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名单

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专科名单

推荐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上海纽约大学 宁波诺丁汉大学 西交利物浦大学 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 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 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 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打造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信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