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山东省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济南举行共建山东中医药大学签约仪式。根据共建意见,双方将在中医药教育改革、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给予学校更大支持。这不仅是山东教育卫生事业的大事,也是创建于1958年的这所中医药大学迎来的重大发展利好,意味着山东的省部共建高校增添“新面孔”。至此,山东的省部共建高校达到13所。
自2004年算起,我国高校的省部共建之路迄今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逐渐形成了“两大门派”,一是省部共建,即地方政府争取部委共建;二是部省共建,即部委拉动地方政府共建。客观而言,通过省部共建,一方面学校得到国家资金、政策、项目等支持,学校生源质量得到提高,“省部共建”成为学校的金字招牌,办学实力明显提升。另一方面,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得到扩充,共建高校的发展促进了当地高等教育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大大增强,而且对促进高等教育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提高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推进教育公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山东省的13所省部(局)共建高校,分别是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交通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济南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和山东中医药大学。其中有10所在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办学。
这13所高校的“省部共建”,又分为两类。
一类是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属于“省部重点共建”,即“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属于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主导的“部省共建”。通过分期共建,这些高校在建设资金上施行国家、部门、地方和高校共同筹集的方式解决,国家和地方财政给予了数额较大的拨款和支持。这类共建立足国情,顺应了高教体制改革的需要,调集各方资源形成了合力,促进了高水平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特别是2018年12月,山东省政府分别与教育部签署共建山东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意见,与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和青岛市政府签署共建中国海洋大学的意见,共建期均为三年(2018-2020年)。根据意见,教育部和山东省政府各展其能,全力支持三所大学的建设发展,三所大学也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培养优势,为山东发展尤其是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培养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学术骨干,攻克解决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和核心技术难题,为山东省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新型材料、健康医疗等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另一类的是“省部共建地方高校”,是山东省主导的“省部共建”高校,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其一是省政府与教育部以及其他部委共建,拓展发展经费和资源,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综合实力强、办学水平高,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学。如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8月起由财政部、教育部和山东省政府共建;山东师范大学和济南大学,均有教育部和山东省政府于2014年2月开始共建。
其二是省政府与非教育部的其他国家部(委、局)共建的省属高校。这些高校在某一或多个行业领域有较强的发展基础,各部委加强对共建高校的支持力度,由各部委与地方政府签署省部共建协议,积极发展强势学科,提高综合实力,建设一批行业内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大学。如,2012年6月起,山东农业大学由国家农业部、林业局与山东省政府共建;2007年11月,山东交通学院由交通部与山东省政府共建;2016年1月,山东艺术学院由山东省政府和文化部共建;2016年4月,山东省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山东建筑大学。2017年9月,山东科技大学由山东省政府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而山东理工大学则有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山东省政府共建。报载,2019年2月正式成立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目前正在稳步推进省市共建、省部共建工作,在省政府的支持下争取教育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共建。
总起来看,进入省部共建之后,上述高校充分把握“共建”机遇,创新共建模式,注重共建实效,自身的办学思想、目标定位、管理体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科研成果转化等有了明显的提升。在2016年12月公布的山东省32个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名单中,省部共建高校占了18个。2018年7月,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增列“一流学科”,其中拟增列学科10个,培育建设学科11个,自筹经费学科4个,省部共建高校占了11个。以山东财经大学为例,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获得两个B+学科(山东省属高校共有8个B+学科),整体学科实力进入了全国财经类高校前十,被誉为“财经高校的黑马”;应用经济学科在2018“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137所大学第26位,进入该学科前10%。目前学校进入山东省立项建设的一流大学行列。
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瑕的。“始生之物,其行必丑”。根据教育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1003号建议的答复,目前的省部共建高校工作出现了“规模偏大,资源匹配不足,同时还存在着省部共建政策界限不清、个别高校互相攀比”等问题。据统计,到2018年底,仅仅有教育部参与的省部共建高校数量已达到81所。但教育部同时表示,下一步将根据新形势、新要求统筹考虑省部共建工作。
今天,省局共建山东中医药大学协议的签署,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一项趋于成熟的制度安排,省部共建的初衷是完善高等教育结构,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对现有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巩固、完善和深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作用和意义会日益凸现,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实践探索不止步,发展之路不停顿。但愿这13所高校以山东高等教育“梦之队”为己任,当好“领头羊”和“排头兵”,紧紧围绕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经略海洋和“三大攻坚战”等重大战略部署,对接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努力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在加快推进我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更好服务于山东“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总要求,乘势而为,担当作为,奋发有为。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责任编辑: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