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实行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www.cfce.cn www.hzbx.cn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985高校国际化 > 正文

复旦大学 深化改革 提升质量 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

2012-11-08 22:29 作者: 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来源: www.cfce.cn 浏览:
摘要:一直以来,复旦大学紧紧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始终坚持将培养创新人才作为学校的办学核心,努力培养兼具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和专业素质的拔尖创新人才。多年来,学校不断改革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探索贯穿本科教育全过程的通识教育新模式,完善创新人才培...

深化改革 提升质量 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 

复旦大学  2012-03-21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明确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前进方向,强调应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深刻阐述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命线,强调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明确指出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一直以来,复旦大学紧紧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始终坚持将培养创新人才作为学校的办学核心,努力培养兼具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和专业素质的拔尖创新人才。多年来,学校不断改革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探索贯穿本科教育全过程的通识教育新模式,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一、秉承复旦教育理念,探索通识教育新模式

  复旦大学一贯秉承通识教育理念,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内涵包括知识的传授、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和公共能力的培养等各方面。在此理念下,学校积极探索和开展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和机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鼓励培养文理相通的交叉复合型人才;到九十年代实施学分制建设,扩大选课自主权;再到新世纪设立复旦学院,深化通识教育,构建大类招生培养机制等,学校不断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培养具有宽厚知识、终身学习意识、创新能力、开放胸怀和高度责任感的栋梁之材。

  (一)改革招生制度,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招生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环节,体现了高校自身的育人要求和特色,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复旦大学日益认识到,选拔录取契合大学自身育人特色的未来人才变得越来越重要。

  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复旦大学首次在上海成功实施了自主选拔录取试点。之后,学校逐步扩大试点规模,录取学生数从最初300名到目前700名,试点范围亦拓展至江浙两省。经过几年不断努力和探索,学校形成了一套具有复旦特色的自主选拔录取模式,并越来越具有品牌效应。同时,为增强选拔科学性,完善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模式,复旦大学推出多项招生制度措施,落实符合学校通识教育理念的优秀人才选拔机制。如2007年,学校在全国率先取消了高考录取时的所有校内优惠加分政策。2009年开始,学校强化招生面试环节,85%的新生被录取前均接受过复旦专家组面试。

  为大力推进通识教育,拓宽人才培养方向,复旦大学积极探索和实践大类招生制度改革。2009年,学校首次推出10个按学科招生的大类。2010年,增至16个按学科招生的大类。在此基础上,2011年,学校首次推出5个跨院系招生大类。在大类招生模式下,学生入学后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在对学科专业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兴趣和实际条件进行选择,再分别进入具体专业进行深入学习。

  复旦大学将继续建立健全包括自主选拔录取、高考录取、博雅杯征文大赛、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港澳台生面试选拔等形式的优秀高中生多元选拔渠道,进一步完善大类招生体系与制度,为人才成长与发展创造更大空间。

  (二)推进通识教育,探索人才培养与管理相结合的全新体制

  2011年,复旦大学在原有复旦学院一年书院制建设基础上,启动四年书院制的本科生院建设工作。本科生院作为全面推进通识教育,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核心载体,全方位负责本科生培养与管理工作。本科生院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有机结合,切实将通识教育理念贯穿到本科教育的各环节之中。学校先期建设希德书院,作为实施四年书院制的试点书院,率先启用人才培养与管理相结合的全新体制。

  这一新的人才培养与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院系在本科生培养中的责任;确立专家委员会在本科生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推进复旦特色书院制度和文化建设;强化导师配备,对学生开展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业指导和人格培养。书院将成为师生联系最紧密的纽带,使通识教育从课堂向课外延伸,内涵与外延有机结合。目前,学校正规划书院的建设标准,优化书院的环境、设施和功能,增强书院的文化意涵和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由学生自主管理书院中的公共活动和公共利益。

  二、培育高品质课程教学资源,构筑创新人才培养的坚实载体

  为向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课程资源,复旦大学激励全校教师为本科生开课;并积极促进教学研究,培育优质课程。

  (一)推进课程总量建设,保证课程选择的多样性

  2007年至2011年,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年开课种类从近2500门增加到3100余门,开课量从近4500门次增加到近5000门次,生均享有课程从0.30门次上升到0.41门次,在全国高校中居领先位置。目前,学校正着手打通本科生-研究生课程体系,以促进本科生课程总量进一步增长,为学有余力的高年级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空间。在未来几年里,学校计划在全校专任教师总数按规划实现较大增长的同时,将本科生课程开设总量提高至6000门次以上。

  衡量教学资源丰富程度和教学质量高低的另一个重要尺度是教学班级规模的大小分布。一般而言,学校的个性化培养程度越高,其课程班级规模越小。复旦大学一直以来倡导小班化教学。从2010年开始,学校进一步以教学岗位设置为契机,在资源配置上对小班化教学予以倾斜,调动教学单位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推动教学班级规模进一步小班化。2007年至2011年,学校本科教学班级规模在6人以下的课程从170门次左右增加到近300门次。近两年,在30人以下的课程已达到课程总量的50%以上。

  (二)坚持课程内涵建设,丰富优质课程资源

  在推进课程总量建设的同时,复旦大学加大投入,优化课程资源,提升课程质量。学校成立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委员会,加强对核心课程的顶层设计,让不同专业大类的学生能够修读更适合自身发展的核心课程;理顺并强化我校课程管理体系,在保障课程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核心课程年开课能力达到300门次水平(按平均60人修读一门核心课程计算)。

  2007年开始,复旦大学还专门划拨经费支持全外语课程和研讨性课程等立项建设,鼓励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授课模式。同时,学校紧抓信息化校园建设契机,积极开展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打造网络课堂、E-learning等现代化教学平台,增加课程开放性,充分发挥优质课程的示范辐射效应。

  (三)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壮大高品质教学的可持续力

  2010年开始,复旦大学为强化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鼓励教师开设高水平优质课程,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工作。

  课程教学团队负责统筹规划课程建设中的各项内容,促使各教学单位加强对本科课程教学的研究与管理,实现跨院系课程资源的整合,增进教学交流与研讨,促进教学研究,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同时,通过课程教学团队老中青结合的梯次配备,有效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稳定本科教学队伍,壮大高品质教学的可持续力。目前,全校共建设有近300个各种规模的课程教学团队。

  三、完善全方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索创新人才成长的新路径

  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参与学术研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复旦大学充分发挥研究型大学优势,开展对本科生知识、能力、素养的综合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开辟有利空间。

  (一)推广探究性教学模式,全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探究性教学模式以发现问题、寻求思路为教学思路,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复旦大学一直倡导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2007年开始,学校通过研讨性课程立项建设,进一步推广探究性教学模式。

  复旦大学的探究性教学可分两个层次,一是以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为代表,主要针对低年级学生;二是以院系专业课程为主,主要面向中高年级学生。学校力图通过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为学生营造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的学术氛围,全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今后投身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二)构建学生学术研究训练平台,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复旦大学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实施“?政学者”计划,向本科生提供科学研究的机会。之后,继续启动“望道学者”计划,鼓励更多低年级本科生参与科研工作。同时,学校还实施“学生学术科技创新行动支持计划”,鼓励本科生自主提出应用型课题研究。2007年,随着复旦大学成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试点学校,一个全校性的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体系FDUROP(Fudan's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形成。同年,学校开通FDUROP网站,为本科生打造一个完整的学术研究资助信息交流平台。2008年,学校进一步启动以院系为管理主体的“曦源项目”,加大本科生参与学术研究的力度和规模。近年来,FDUROP每年资助各类课题约400项,每年各类项目共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占总数的50%左右。

  为促进参与学术研究资助计划的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复旦大学积极搭建平台,除常规的中期和结题报告之外,每周组织“下午茶”活动,邀请名师探讨学术热点,组织“学者”们研讨学术专题,邀请留学海外的前“学者”讲述国内外学术研究的差异等。

  四、拓展国际化培养渠道,营造创新人才发展的多元环境

  在探索国际化和全球化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复旦大学坚持将人才国际化水平提升与本地化培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成长道路上能立足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以国际化的视野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变化与挑战。

  (一)发展海外交流项目,拓宽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途径

  当前世界一流大学普遍重视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强调学生必须拥有国外学习经历。进入新世纪以来,为提升复旦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复旦大学全方位拓展与国(境)外高校间的学生交流项目,尽可能地让更多学生在学期间拥有到国(境)外交流学习的机会,以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自2003年起,学校公派出国(境)交流学生数年增长率均超过20%。截至目前,复旦大学已与近120所海外高校开展了各级各类的学生交流项目,并与包括耶鲁大学、巴黎政治学院、都柏林大学、早稻田大学等在内的近20所世界一流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为学生的国际化培养提供路径多元、层次更高的方案。

  2010年,为支持学生在更大范围内参与海外交流学习,在全国率先推出本科出国个人访问学习制度,允许学生直接向国外高校提出访问学习申请。随着这一举措的落实,形成了一个全面立体的学生海外访学体系。

  (二)加速国际化办学进程,增强国际性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

  国际课程建设是国际化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复旦大学一直坚持国际化的人才培养要求,积极推动国际课程建设。自2008年起,学校全面鼓励教师根据国际学生和本土学生的不同需求,开设全外语课程。面向国际学生的全外语课程承担着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主要着眼于中国历史、经济、社会及文化等内容,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当今中国风貌,引导国外青年了解真实中国,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尊重和互相认同。面向本土学生的全外语课程则在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和科研潜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有全外语课程资源均向全校学生开放,中外学生可同堂学习﹑讨论﹑合作,在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2009年,复旦大学在原有全外语课程基础上,梳理形成了适合海外学生修读的全外语课程体系,包括四大课程模块,涉及近百种全外语课程。2011年,复旦大学共开设165种全外语课程,共计183门次。在拉动全外语课程数量增长的同时,学校进一步制定了全外语课程质量管理办法和评估指标,并将全外语课程建设纳入到全校本科教学团队建设中,确保课程的内涵建设和梯队构筑。

  2012年,复旦大学进一步推出暑期国际项目,向海外学生提供了解中国、体验上海、融入复旦校园生活的机会。复旦学生也因此能够获得与海外学生共同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增进对多元文化的了解,形成国际化视野,提升国际沟通能力。

  高等学校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多使命,但其根本任务始终是人才培养。为此,复旦大学一直以来都坚持以学生为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方向,在重视学科建设、提升国际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本科教学基础工作。维系一个社会前进与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不一定在大学期间就能显现出来,但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经历为拔尖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重要而关键的基础。因此,认真思考和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继续贯彻复旦特色通识教育理念,注重文理交叉等跨学科培养,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使之在后续的发展中脱颖而出,成长为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卓越人才,这是复旦大学人才培养的永恒追求。

(责任编辑:CFCE.CN)
分享收藏

联系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中外合作办学微信公众号:CRSEDU

中外合作办学总编辑(何曜)QQ:6851451

中外合作办学学历认证QQ群:258264403

中外合作办学研讨会QQ群:312766271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QQ群:348193713

中外合作办学自主招生QQ群:397108797

新浪微博:中外合作办学

电子邮箱:crsedu#163.com(#换@)

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名单

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专科名单

推荐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上海纽约大学 宁波诺丁汉大学 西交利物浦大学 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 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 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 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打造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信息服务平台!